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办的“有趣的材料”科普系列活动——交大实小科创拓展课第十六堂课于2019年12月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B楼216会议室举行。本堂课的主题是神通广大的“氢气”,担任本次课程的老师是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的科普志愿者杨海燕老师,参加的学生是来自交大实小三年级的同学们。
课程开始,杨海燕老师首先通过知识填空的形式就十五堂课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进行抢答,随后通过科普视频【神奇的镁基储氢材料】巩固了固态储氢材料储氢的特点和优势,并邀请科普志愿者王一平和赵一博老师进一步通过固态镁基储氢材料水解制氢发电实验的演示,让同学们亲眼见到储氢材料的神奇之处:反应瓶里的固态镁基储氢材料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氢气,氢气进入氢燃料电池电堆后转换成电能,进而带动电风扇快速转动。同学们对氢气的神奇力量感到无比震撼。
为让同学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氢气的“神奇力量”,三位老师带领同学们进一步体验了科普模型“固态镁基储氢氢燃料电池遥控车”。同学们为小汽车注入动力一固态镁基储氢材料后,小车便在遥控装置的操纵下行驶起来。同学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与兴奋,均亲手开起了小汽车。
氢气作为能源使用安全吗?氢能源跟氢弹一样吗?杨海燕老师通过氢燃料电池车和燃油车泄漏燃烧过程对比,氢能源和氢弹的反应原料、反应条件、能量大小等角度科普了氢能源的安全性,让同学们了解到氢气虽然燃烧热值很大,易燃易爆,但只要正确科学使用是非常安全的,跟氢弹更是两码事情。
那怎样才能得到氢气呢?在讲解了电解制氢、光解制氢原理后,杨海燕老师向同学们发放富氢杯,请同学们亲自体验制氢过程:只需向富氢杯里注入纯净水,点击开关,富氢杯便开始工作,电解制氢产生了大量氢气。期间,杨海燕老师向同学们普及了氢气的应用,让同学们认识到,原来氢气不仅在能源领域大有用途,还可以在医学、农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氢气竟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应用展示让同学们惊讶不已。
“杯子里真的有氢气吗?”同学们疑惑不解。随即,杨海燕老师带领学生们利用滴定法测试氢水浓度的实验:同学们将刚刚制备的富氢水倒入试管,向试管中滴入亚甲基蓝氢水浓度滴定剂,水变成蓝色,轻轻摇晃,奇迹发生了,水竟变成了无色。杨海燕老师讲解了滴定原理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要求再来验证一次。
最后,杨海燕老师寄语同学们要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好奇之心,勇于探索科学奥秘,希望未来的他们能用科学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作者:樊亚平、杨海燕
摄影:樊亚平、武颖、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