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索
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前沿科技走进闵行区汽轮科技实验小学
2020-11-03   今日浏览量:1   历史浏览量:8234

      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发起的氢科学科普系列活动暨青少年科技拓展课于2020年11月02日在闵行区汽轮科技实验小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海燕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科普志愿者樊亚平、张静静和唐自立支持活动开展,参加本次活动的是来自汽轮科技实验小学的师生们。

      科普讲座环节,杨海燕老师通过影视选段引出本次课的主题——神奇的氢气,激发同学们对氢气的思考。什么是氢气?氢气有哪些用途?氢气的储存方式有哪些?什么是固态储氢材料及其优点?带着这些的问题,同学们开始了氢气探索之旅。

       杨海燕老师从氢气的发现历史出发,并结合宇宙、火箭发射、新能源汽车、雾霾现象等循序引出氢气“最多、最原始、最轻、燃烧热值最大、最清洁” 等特点,带领同学们认识神奇的氢气。

      课堂中一个个跨学科课程视频,如氢氧混合爆炸实验、神奇的镁基储氢、氢化镁水解放氢等,让同学们惊奇不已。课程还设置了抢答环节,氢科学中心为同学们准备了科普书签等精美小奖品,学生踊跃抢答,热情高涨,进一步巩固课程中讲解的科学原理和知识。

      科技拓展实验环节,杨海燕老师邀请科普志愿者张静静,演示固态镁基储氢材料水解制氢发电,驱动酷帅的四轮小车实验:反应瓶里的固态镁基储氢材料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氢气,氢气进入氢燃料电池电堆后转换成电能,进而带动小汽车在地上驰骋。小“药片”(固态储氢片),大“神力”,同学们为氢气的神奇力量而雀跃。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储氢材料释放氢气更直观的体验和认知,科普志愿者樊亚平演示了氢化镁水解放氢制作氢气球的实验,容量瓶里装入固态储氢片,倒入少量水,随着材料的水解反应,气球逐渐被“吹”大,瓶身温度上升。同学们有序体验放氢反应释放的“温度”,在氢气球放飞的一刻,课堂气氛达到高点,同学们愉快地结束了“神奇”的氢气之旅。

      科技拓展课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激发了同学们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本活动获得“健康生活,氢松来助 — 氢科学、氢健康、氢生活一馆一品建设方案”项目支持。

                                       作者:樊亚平、张静静
                                       摄影:唐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