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海燕老师从氢气的历史出发,通过宇宙、火箭发射、新能源汽车、雾霾等话题循序引出氢气“最多、最原始、最轻、燃烧热值最大、最清洁” 等特点,带领同学们认识氢气。随后,杨海燕老师通过一个个科普小视频,如氢氧混合爆炸实验、神奇的镁基储氢材料、氢化镁水解放氢实验、加氢站工作原理等,给同学们分享了氢气在能源、医学、农业领域的前沿应用,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神奇的氢科学之旅”。

课程还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氢科学中心为同学们准备了精美小奖品。现场同学踊跃提问,其余教室中的学生则将问题通过便签的形式传递到现场参与互动,现场陆续收到两百多个问题,杨海燕老师随机抽取部分问题进行解答。这趟“氢科学”之旅成功打开了同学们思考和想象的大门。课间休息期间,同学们意犹未尽,争先恐后地围到杨海燕老师身边继续提问,杨海燕老师一一耐心进行了解答,将氢科学的神奇之处传达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随后,杨海燕老师邀请科普志愿者王一平老师上台演示富氢水制备、富氢水滴定测试和固态镁基储氢材料水解制氢发电驱动小车等实验。固态镁基储氢材料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氢气,通过电堆转换成电能驱动小车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氢气的特性以及储氢材料释放氢气提供氢能源的体验和认知,科普志愿者邀请现场同学上台操作固态镁基储氢材料水解制氢发电原理实验以及制作氢气球实验。同学们亲眼见证了储氢材料的神奇之处,在氢气球放飞的一刻,现场气氛达到高点。

最后,从同学们提出的两百多个问题里选取了三个“最佳提问奖”,分别为最具想象力问题,最具专业性问题和最具发展潜力问题。杨海燕老师为获奖的三位同学颁发AR地球仪大奖,此次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氢科学作为新世纪的前沿交叉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医学、农业等重要问题息息相关。此次活动不仅向学生们讲解并展示了前沿氢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现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更传达了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践行“科技成果科普化、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理念。
本活动获得“健康生活,氢松来助 — 氢科学、氢健康、氢生活一馆一品建设方案”项目支持。
直播回放链接:https://wx.vzan.com/live/tvchat-235872015?v=1610371723985
撰稿:樊亚平
摄影: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