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团队针对现有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无法同时满足轻质、可加工、耐蚀等综合性能的现状,以镁合金为原料,打通从镁合金薄板制备、表面涂层处理、性能表征评价到细密流道设计全流程的双极板制备工艺,揭示性能需求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燃料电池用超轻镁合金双极板。
曾小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副院长、上海镁材料及应用工程中心主任、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先进镁、铝合金设计与制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础研发项目等各类项目40余项,发表SCIE收录论文200余篇,参编专著2本,申请发明专利70项,美国专利1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并获得HZG国际镁研究奖。在镁基氢能源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
团队介绍:
彭林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研发,现已成功研制了不锈钢双极板并产业化,负责本项目的双极板涂层设计。
徐竹田: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结构的微细成形及其尺度效应的研究,负责本项目双极板气流道的设计与制备。
应韬:上海交通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镁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研发,负责本项目镁合金双极板材料的开发与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