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索
氢气降低果蔬采后亚硝酸盐积累和农药残留的机制研究以及运用探索
2019-12-23   今日浏览量:1   历史浏览量:8605
      该团队采用氢水以及富氢新材料,从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角度,结合抑制剂处理,从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角度解析氢气降低果蔬采后生理代谢中亚硝酸盐积累机制,从谷胱甘肽和油菜素内酯代谢的角度,结合药理学实验,探查氢气降低农药残留的分子机制,开发相关的适合于大田实践以及采后生理的富氢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适合于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家庭氢农业的小型氢水发生器。


      沈文飚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


      从事植物气体信号分子信号转导、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入选2014、2015 、2016 、2017和2018年爱思唯尔发布的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氢气植物学效应的理论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已获得的氢农业国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尝试开展氢农业的相关实践活动。


团队介绍:

      沈文飚:研究方向:氢气与农作物农药/化肥双减以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及分子机理,已发表氢气植物学效应论文17篇,授权氢农业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与氢气植物学效应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谢彦杰:研究方向:氢气在植物干旱/高盐逆境中的生理功能,负责基因和蛋白质功能分析。已发表氢气生物学效应相关SCI论文2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崔为体:研究方向:植物氢气抗逆效应的分子机理,负责氢气含量测定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已发表氢气生物学效应相关SCI论文3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戴琛:研究方向: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负责氢气效应的相关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等。已发表氢气生物学效应相关SCI论文2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